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运用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运用策略

2022-06-13 来源:锐游网
2022年第2期(总第478期)课程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运用策略

陈建琴

【摘要】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课后习题的价值,通过转换练习形式、搭建认知阶梯、组织语用训练等多种策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学科素养

作者简介:陈建琴(1977—),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课后习题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以往的教材版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课后习题的编排指向了更明确、更清晰的目标,即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为核心对课后习题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习题难度循序逐渐加深,旨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教师没有形成较好的课内资源利用意识,导致其对课后习题的重视度不够,仅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做课后习题。如此一来,习题本身的教学价值未能被充分发挥,在导致教学资源被闲置的同时,教师也未能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因此,为加强对于教材资源的利用效率,教师需要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深挖课后习题,发现潜藏在教材背后的设计意图,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课堂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这样才能精准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定点定位,也能够以语文要素为线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麻雀》的课后习题为例,第一题要求学生“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第二题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具体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课文内容写清楚的。因此教师可以对习题进行以下优化设计,将其转化为定点定位的项目任务。

(一)基于要素进行转换

课后习题所安排的这两个问题直指单元语文要素,其一,要求学生关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学生便能够了解事件的描写顺序,能够清晰、准确地交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其二,引导学生掌握将事件描写清楚的方法,助其了解在描写事件时,应当写下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内容。

(二)基于体例进行转换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因此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单元中所编排的精读内容以培养写作能力为核心,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事件的主要描写手法,

一、基于语文要素,转换练习形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如何将事件写清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编排以项楚,而且这一中心任务需要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目问题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既提示了教学内容,也(三)基于序列进行转换明确了细化之后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十分优质的课内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训资源,教师可加以利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的课练,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写清楚事件”这一教学目标,后习题和传统意义上的练习存在本质区别,练习是为结合教学内容逐步落实以下要求。第一,要求学生言了帮助学生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仅仅将课之有序,要能够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串联在一起;第二,后习题视作普通的习题,便无法发挥其更大的作用,要求学生言之有物,应该写下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难以实现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对此,教师需要以教材到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是指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为基础,对课后习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和应用,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实

89▲教育界/ JIAOYUJIE

课程教学

教育界/ JIAOYUJIE

90▲2022年第2期(总第478期)

际上是对上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迁移和运用,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基于课后习题开展的教学既能够清晰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的落点,也是展开教学设计的关键依据,同时还是落实语文要素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课后习题纳入单元的整体规划中,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建构立体化阅读,这样既能够强化目标的落实,也可以实现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关联单元要素序列时,不能只关注学习目标,还要为学生搭建阶梯式教学,这样的课后习题教学才能拥有明确的指向,才能展现应有的重点,能够保障目标得到精准落实。二、搭建认知阶梯,丰富语言积累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夯实积累是最为关键的基础性任务。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课后习题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除朗读、背诵等常规练习之外,还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文本语句的特点,呈现了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丰富语言表达手法。教师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储备、思维能力等。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言训练点?如何才能以此强化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不同层次的阶梯式教学,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姓氏歌》这一篇课文中,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完成问答游戏,并出示了两组范例,上下两句保持了相同的句式结构,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姓氏,具有鲜明的节奏,是充满趣味的语言表达形式,备受低段小学生的喜爱。设置这一题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构造,体会汉字表达的内在含义,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快乐。习题旁边的泡泡提示语中也明确强调,使学生在介绍自己时选择多样化的方法,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鉴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阶梯式教学板块:(1)朗读第一组问答,从中你能够发现什么?(姓氏“张”是以汉字部件1+1的方式构成。)(2)朗读第二组问答,从中你能够发现什么?(姓氏“方”能以组词的方式理解。)(3)这篇课文还使用了哪些方法展现不同的姓氏?学生们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朗读接下来的语段,并探寻第三种引出姓氏的方法。(4)回归学生本身,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句式填空,此为范例:我姓( )。我的姓氏是()?()。(5)和同桌玩一问一答的游戏,之后在课堂上展示。

上述教学板块中,教师虽然采用了一定的语言文字训练,但是并没有特别强调学生的表达描述,而是

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让学生引出自己姓氏时进行延伸拓展,回归学生自身,通过游戏的方式仿写例句,提高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方法,也能够沿着教师既定的阶梯式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语用训练,体会运用语言表达的喜悦。

三、引导自主发现,培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阅读,更应当意识到,保障高效阅读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而阅读技巧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后习题的做与讲来实现,课后习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教师需要通过灵活运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灰雀》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开展课后习题教学前,教师要先明确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再根据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把握程度进行课后习题的运用。比如,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的思想深意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理解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情。课后习题三提出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就与学生的思维走向十分契合,教师便可以借此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表达,然后让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答案。在仔细阅读文题之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每次”“都”“经常带面包渣和谷粒”这些关键词句,而这些词语透露着列宁对待动物的亲切态度,展现了列宁对于灰雀的喜爱,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列宁对动物浓浓的爱护之情;其后学生又通过对“……列宁又来到公园……找遍了……”这一句的感知,同样验证了这一观点,感受列宁在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同样的,学生也能够在阅读中找到、感知表现小男孩对灰雀喜爱的描写语句。这道题目所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能力。教师还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学生也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以“集思广益”为目的,达成优缺互补的效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引导其在自主交流中积累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其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打好基础。教师开展课后习题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能够培养其阅读能力。

教师的阅读教学,不应只以阅读指导为主,还要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良。学生的阅读自主性,需要教师通过对其能力的提升来实现。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则需要教师基于“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收获更多的

2022年第2期(总第478期)课程教学

阅读技巧,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引导个性发展,发展语言能力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品评能力,这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扎实稳固的根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致、全面的品读,能为学生打开阅读思路、拓展想象空间,是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的有力“推手”,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尊重。而课后习题是针对学生现阶段语言发展设计的,教师便可以课后习题为抓手,使学生在不同阅读素材中提升对文章的品评能力,以此优化语言表达,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以《蟋蟀的住宅》为例,本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将蟋蟀比作人,将其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然后阅读课后段落,思考其与课文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由此可见,此题的要求学生比较文章的表达特点。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一篇文章时常常可以感受到文章写得很好,但好在哪里却说不上来。但是在通过比较阅读的学习之后,他们就能够发现,法布尔在描写蟋蟀的住宅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借助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使具体的描绘更形象生动,还能够增加读者对蟋蟀的亲近感,提高文本以及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但是麦家文的描绘所选择的是直接说明的方法,展现了蟋蟀的外形等特征,其最突出的语言表达特点就是准确,但缺乏了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够发现即使描写的是相同的对象,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描写手法,展现不同的语言风格,获得不同的表达效果。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后习题进行比较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章的品评能力,还能够将课文的表达技巧迁移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

实际上,语文教材中和语言表达相关的习题非常丰富,有的指向词句品析,有的关注句子结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感悟,才能使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基于表达落点,组织语用训练

随着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和落实,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典型的实践性特点。而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后习题已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和路径,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剖析,发现其中潜藏的关键点,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布设和落实,并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不难看出,这篇课文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拓展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认知,更是为了突出“观察活动”对于了解自然界奇妙现象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对于事物进行自发性观察。基于此教学目标,教师除了在课堂间隙向学生灌输“要积极养成观察习惯”的思想,更应利用好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于“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比如,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时既要做到认真观察事物,同时也要做好观察记录。由此可见,课文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和传统的随文练笔要求并不相同,不需要学生立刻实施,而是为其留有一段时间专门用于观察,最后再完成练笔。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后习题布置一个课后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要求其对所选的植物开展连续、细致的观察,还要记录下植物的变化。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落实了有效的语言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其语文写作增添丰富的生活素材。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需要对当前的语文教材进行精心研读,准确把握课后习题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键连接点,从中发现课后习题在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而且要结合有效的举措使其得到落实,这样才能以此为突破口,组织高效的语文学习,进而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重要教学价值,使其能够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李丽霞.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要注重“三要”[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3):58.

[2]朱志远.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化的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6(14):63.

▲教育界/ JIAOYUJIE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