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黑龙江农业科学
http : //www. haasep. cn
DOI:1Q. 11942/i. issn1QQ2-2767. 2018. 08. 0QQ1
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Q52)
摘要:通过对群体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分析,鉴定其育种利用潜力,筛选优良群体,拓宽与丰富我国种质 遗传基础,为长期可持续的创造优良种质新材料奠定基础。本文以自交系绥系7Q8、绥系
7
个玉米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自选骨干
7Q9、四-144、四287为测验种,系统研究7
个玉米群体在黑龙江省的主要农艺性状配合
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农艺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较好的
S6群可重点利用,中群21、S1群、S?
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但因存在易秃尖、空秆或不抗丝黑穗病等不利因素,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改良,然后再进 行利用,其它
3
个群体产量
GCA为负值,不利于产量形成,但是在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度、丝黑穗病发病
率等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潜力,因此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利用。根据生产实践,单株 产量
SCA高的组合不™定是高产组合,因此鉴定群体组配高产组合的潜力,必须GCA和SCA同时兼顾,两
者都高的群体,才更易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关键词:玉米;群体改良;杂种优势;GCA,SCA
自2Q世纪7Q年代以来,美、德、法、阿根廷和 泰国等许多国家农业不断发展,使世界玉米产量 急剧增长[1]。我国也是玉米主产国,但是我国玉 米育种起步较晚% 不断增加,但是单产 资源利用集中%
,总产 我国玉米
要;
不前,其主要原因是种质
种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1.1究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试验材料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
1份玉米群体和自我
6个群
体,包括A类群群体:中群21(BS22x中综7号)、 S3 群(绥系 6Q1/扎 461/绥系 7Q8/PH6WC)、S5 群(7922/4112/9Q46/478/K1Q/郑 32),B 类群群 体:S1 群(C4Q/绥系 4Q12Q/CA193/HM12111), S2 群(HCL645/PH4CV/KWS49),S4 群(绥系 7Q9/合 344/PH4CV/绥系 7Q4),S6 群(HCL645/ PH4CV)。
4个测验种为绥系7Q8、绥系7Q9、四-144、四- 287;对照种为绥玉23、吉单27。1. 2
方法
配设计,分别以7个群
1. 2. 1 试验设计试验于2Q11年在海南育种基 地进行,采用NC \" 获的杂
体为父本,4个测验种为母本,组配杂交组合,收
合果穗混合脱粒28份。采用不完全
区组田间设计,2Q12年将组配的28个组合和两 个CK种植于绥化市、海伦、哈尔滨市,3次重复。 试验小区设置为2行区,行长5 m,行距Q. 6 m,密 度52 5QQ株•hm2。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空秆
、
育种研究[23]。群体改良是玉米种质创新
途径,运用适宜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群体改良效 4。2Q世纪9Q年代后,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 展了大量热带、 、 &
玉米种质
、改良工
作,先后引进的ETO、Tuxpeno和Suwan等热
种质,通过驯化改良,选育出一批自交我国目前
玉米种质
、改良、
系,初步缓解了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的问 利用研究较少%
种质资源,拓宽种质基
础,在前人研究的工作基础上,2Q12年以来引人 和组建了 13个玉米群体,经初步鉴定筛选后,淘 6个群体,并对其余7个群体 状配合力分析% 玉米产
利用提供理
主要农艺性
群体在我国,早熟
,对于拓宽玉米育
收稿日期:2018-03-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科研资助项目(2Q17 XQ1)。
第一作者简介:金振国(1978-),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 玉米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研究。E-mail#iiizhenguo2Q4@ 163. com。通讯作者:魏国才(1972-),男,硕士,研究员,从事作物育种 及栽培研究。E-mail: guocail972@163. com。
病害等农艺性状,室内考种记录秃尖、穗粗、穗
轴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穗重、出籽率、百粒重、 籽粒容重、小区产量等。
1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8期
1.2. 2 数据分析利用DPS7. 05软件对每个 性状表型均值
联合方差分析。
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被测群体除穗长、行粒 数性状外其它性状GCA均达到 平%
测群体性状表
或
平%
或极显
差异。测群体
汇总3点数据,以性状的小区平均值计算一
一
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和总配合力效应。 般配合力(G^.,G_)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 应(SCA)采用刘新芝、郭平仲所述的NCn方法 计算。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测验种除株高、穗粗、穗轴 粗、容重外,其它性状
般配合力(GCA)差异
除穗长、秃尖长、百粒重性状外,组配群体的其它 性状SCA均达 测验种的性状
差异,可以分析群体
测群体,穗轴
二
GCA效应和SCA效应。 SCA。
粗、秃尖长、百粒重、产量性状GCA方差均 重、产量性状GCA方差均
SCA,
分性
2.1农艺性状配合力的方差分析
测验种,穗长、秃尖长度、行粒数、百粒
状加性效应比非加性效应更重要。
表1群体和测验种配合力方差分析
Table 1 Variance analysis of general combing ability of populations and testers
变异来源
株高
穗位高
穗长
穗粗
穗轴粗
秃尖长
穗数
Variation resource被测群体(GCA)
测验种(GCA)测群体X测种
变异来源
Plant
height3. 92\"0. 8?80. 8\"\"
行粒数
Earheight3. 89\"\"1. 5?\"8. ?8\"\"
百粒重
Ea1length0. 525. 23\"\"1. ?1
出籽率
Eardiameter1. 00\"0.722. 09\"
容重
Ear axisdiameter2. 99\"\"1. 171. 56\"
产量
Barren ear tips length3. 21\"3. 77\"0. 77
丝黑穗病率
Number of row per ear1. 23\"\"1. 36\"1. 88\"\"
空秆率
(SC A)
Variationresource被测群体(GCA)
测验种(GCA)测群体X测种(SCA)和\"
Number of
kernel per row1. ?59. ?7\"\"2. 32\"\"
100-ke1nelweight6.51 \"\"2.01 \"1.05
Kernelpe1centage?. 32\"1. 33\"63. 86 \"\"
Bulkdensity5. 66\"1.8358. ?1\"\"
Yield5. 60\"\"3.21 \"\"2. 86\"\"
Head smutpercentage1. 26\"1. 2?\"28. 61\"\"
N-earpercentage2. 71\"\"1. 70\"5. 27\"\"
\"分别表示在0. 05和0. 01水平上显著差异。
and \"\"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and 0. 01 level, respectively.
除有SCA较强的组合出现。
从与产量 容 值
主要农艺性状的GCA效应
值,秃尖长度GCA效应
代产量
,如中
:
、
2.2供试群体主要农艺性状GCA效应分析
地评价
状表现和利用价值,本
群体在东北地区农艺性以黑龙江省两大主栽
看,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
GCA效应值 值的群体,更有利
品种绥玉23、吉单27的亲本绥系708、绥系709、 四-1??、四-287为测验种,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和绥 、海伦3个不同的地理环境背景下分析7个供 群体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GCA效应。从表2可以看出,各群体间同一性状的GCA 效应差异很大,表 \\、一两级效应。
7个群体产量的GCA效应由高至低为 S6群、中群21、S1群、S?群、S5群、S2群、S3群, 其中S6群、中群21、S1群、S?群的产量GCA效 应 组配 应值
值,表明利用这?\"群体选育的自交系易产组合,且前3个群体
应值%
配
杂
代
;其余3个群体产量的GCA效
产组合,但也不排
群21除秃尖长度为较 容重均
值,穗轴粗
值,不利于产量 值,有利于产量
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 ,因此中群21单株产量的GCA较高,同时空 秆率、丝黑穗病发病
群体耐密性和
GCA效应值也较高,说黑穗病较差,因
密
性和 黑穗病 要 步改良,改良后
群体可以重点利用。穗轴粗的GCA效应值由 小到 应值
S1群、S6群、S5群、中群21、S2群、S? 值,表
?个群体
代果穗
群、S3群,且S1群、S6群、S5群、中群21的GCA
产量效应
2
8期金振国等: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轴粗的效应,并且推测可能对提高果穗后期脱水
较
发病
。S5群、S3群、S6群丝黑穗病
S1群空秆率的CCA效应值分别为一 54. 34、 一23. 6、一 19. 96,表 密性方面有较
3个群体
穗位
代耐
J ,并 代株高、
应用潜力。由株高、穗位
CCA效应值为一 67. 14、一 42. 63、
代对丝黑
代
表
一39. 43,表明这3个群体 较 病发病
值,因 地区应
群体
CCA效应值可以看出,株 应值均小于零,表 穗位
CCA效
较
应值
穗病的抗病能力,而S1群、S2群的CCA效应值
黑穗
应用。S4群、S6群、
2
且中群21、S1群、S3群的株高、穗位高的CCA效
3个群体 应用潜力。
被测群体主要农艺性状
Table 2 GCA effect value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 the tested population
群体
株
穗位
穗长
穗粗
穗轴粗
秃尖长
穗数
Tested
populations中群21S1群S2群S3群S4群S5群S6群
群体
Plantheight一 1. 95
一0. 06
Earheight一4. 57
一 1. 45一4. 02一9. 87
Ear
length0. 131. 573. 53
一0. 95一0. 67一 2. 44一 1. 17出籽率
Ear
diameter0. 80
一 1.89
Ear axis diameter一 0. 74
一 2. 38
Barren ear tips length2. 42
一 14. 79
Number of
row per ear1.03一 1.03一3. 097.22一2. 06
一2. 58
5. 52
一5:61
0. 381. 13
0. 62
一 1.31
1.253.05
1. 79
一 0.86一2. 11单株产量
26.15
一22. 983. 96
一 18. 84
0. 350. 960. 79
行粒数
0. 568. 3211.01
百粒重
0. 28
容重
24.07
丝黑穗病率
0. 52
空秆率
Tested
populations中群21S1 群S2 群S3 群S4 群S5 群S6 群
Number ofkernel per row
1. 92
0. 093. 14
一0. 52一 1.13一 1.95一 1. 54
100-kernel
weight2. 28
一0. 99
Kernel
percentage2. 011. 75
一3. 75
Bulk
density0. 98
一2. 87
Yield19.269.83
一 14. 81
一25. 44
Head smut
percentage4.8570.7041.31一42. 6332.34一 67. 14
一39. 43
N-earpercentage13.96一19.9628.3118.63一54.3437.01一23.61
3. 76
一 3.48一 1. 41一0. 26
0.41
2. 78
一 2. 91一0. 30
1.08
一0. 132. 34
一 1. 95
2. 59
一 11. 67
0. 100. 5520.24
2.3组配群体主要农艺性状SCA效应分析
由于SCA主要是 群体与测验种的杂种 数
性效应产生,所以被测应差异较大。表3的
看,杂种
较
长SCA效应值高的组合有中群21X绥系709、S2 群X四-287、S3群X绥系 709、S4群X四-287、S6 群X绥系709、S1群X绥系708,其中有绥系709
3个组合,
SCA效应 果穗长度
,
群体中,S5群的穗长 群体不
配出增长
合有
果表明,从产量的杂种
强的组合有中群21X四-144、S4群X绥系708、 S5群X %-144、S6群X绥系708、S1群X绥系 708、S2 群 X %-287、S2 群X绥系 708、S3 群X! 系709,每个 测验种背景 测验种绥系708
从与产量
群体均有较 选高配力自 较
特殊配合力表
应.
及优良杂
,说明由被测群体群体选育的自
合。穗粗SCA效应值
中群21X四-287、S6群X %-144、S5群X绥系 708、S1群X四-287、S4群X四-287,其中有四- 287 穗粗度
3个组合,说明四-287增 较
代果
力,同时也看到S6群、S5
合在增加果穗粗两个群体
1组
表现,,
合。其中绥系708参与的有4个组合,也验证了
般配合力。
农艺性状的SCA效应看,穗
群分别与四-144、绥系708 度上也有较 配出粗穗型的杂
合。秃尖长度SCA效应值
3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8期
为负的组合有S2群X %-144、Sl群X绥系709、S5群X绥系709、S6群X四-144、中群21X绥系 709、S4群X绥系709,其中有绥系709参与的组 合4个,四#44 种
合2个,说明这两个测验
较 配
性
力,]
代果穗秃尖程度
S6 群 X 绥系 708、S2 群 X %-287、S3 群 X 四-144、 中群21X绥系708,其中绥系708 对增
代穗行数有较
选
合有
力,在这两个配出穗行数多的
3个,四287参与的组有3个,说明这两个测验种 测验种背景下,供试群体 合,并有助
同时S2群、S1群、S5群较 。行粒数SCA效应值高
杂交组合。穗行数SCA效应值高的组合有S1 群X四-287、S5群X绥系708、S4群X四-287、
的组合有S5群X绥系708、S6群X绥系708、S3 群X四-144、中群21X绥系708、S2群X四-144、
Table 3 Group SCA effect value
株高
穗位高
穗长
穗粗
穗轴粗
秃尖长
穗行数
表3 组配群体SCA效应值
P1XP2
中群21X绥
708
Plant
height10. 14
一7. 39一0. 01一2. 74
Earheight4. 74
一15.92
Earlength2. 417. 762. 19
一12.36
Eardiameter1.41一2. 93
一 1. 79
Ear axisdiameter-2. 671. 94
一2. 01
Barren ear tips length37.72一20.18
一 7. 00一 10.53
Number of row per ear3.09一3. 39
一2. 21
中群21X绥系709中群21X四-144中群21X四-287
10.800. 39
一6. 32一8. 64
3. 31
一 2. 17
S1群X绥系708S1群X绥系709S1 群 X 四-144S1 群 X 四-287S2群X绥系708S2群X绥系709S2 群 X 四-144S2 群 X 四-287S3群X绥系708S3群X绥系709S3 群 X 四-144S3 群 X 四-287S4群X绥系708S4群X绥系709S4 群 X 四-144S4 群 X 四-287S5群X绥系708S5群X绥系709S5 群 X 四-144S5 群 X 四-287S6群X绥系708S6群X绥系709S6 群 X 四-144S6 群 X 四-287
2.68一10.979. 11
一0. 82
3. 380. 33
一 1. 72一 1. 99
2.74一2. 321.03一0. 251. 552. 63
一0. 54一 1.01一 1.08
2.503.09一7. 51
一2. 21
1. 85
一26.83
0. 11
一 0. 12
18.55一3. 598. 322. 316. 56
一17.19
2. 18
一0. 35
24.050. 9310.8519.06一29.34
一0. 58
5. 526. 642. 55
一14.72
3.005.84一1.74
一 7. 10一8. 10
6.63一0. 81
一2. 58一 1.10
1.25一 1.360. 461. 22
一0. 86一 1. 57
4. 4911.05一13. 993. 98
一 1.03一0. 29
6. 62
一 7. 43
6. 60
一 9.69一0. 75
1. 931. 31
一3. 98
6. 76
一10.24
5. 191. 331. 58
一0. 72一 1. 48一2. 12
2. 64
一 1. 84
3. 84
一 4. 28
1.210. 64
一3. 53
0. 74
一0. 62
13.55一 10.060. 69
一16.24
3. 17
一8. 20
13.954.87一 14.53
一5. 63一5. 18
0.421.49一1. 290. 13一0. 863. 13一2. 400. 93
一3. 30
0. 00
一5. 30
6.25一 1. 220.29一4. 940. 504. 14
一0. 24
0. 722. 172. 58
一 1. 34
4. 31
一0. 73
29.76一14.2123.54一22.2614.28一15.5621.040. 70
一23.50
5.606.41一7. 731.40一0. 075. 15
一5. 45一0. 15
6.044. 76
一 12.58一10.92
2.44一0. 54
一1.17
1.20一2. 440. 59
一2. 31
1. 10
一3. 74
0.76一 7. 162.603.79
2.88
13.549. 96
2. 92
一 1. 19
2. 63
一0. 26
1. 770.44
8期 金振国等: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续表3
行粒数
百粒重
出籽率
容重
P1XP2
中群21X绥
708
Number of
kernel per row
3. 17
1. 89—2. 30-2. 761. 710. 67—0.26—2.12—1.54—0.152. 99—1.31—2.960.063.20—0.29—4.391.082. 590. 736. 39—2.79—3.720. 123. 55—0.76—2.50—0.29
合
100 - kernel weight—0.57—2.022. 410. 180. 121.43—0.32—1.23—4.666.88—1.48—0.733. 35—4.43—3.224. 30—1.940. 93—0.641. 65—0.801.022. 50—2.724. 51—3.810.75—1.45
有
Kernelpercentage2. 73—0.51—2.480. 272. 64—0.74—3.201. 307. 51—6.883. 19—3.82—4.418.43—3.51—0.51—4.94—0.182. 902.22—1.771. 992.25—2.46—1.76—2.100.853.01
3个,说
配选
Bulk
density—1.07—0.92—0.742. 732. 142. 60—1.35—3.38—0.26—1.192. 50—1.044.86—1.04—4.030.21—1.700. 67—1.242.28—1.951.263.43—2.74—2.01—1.361.441. 94
单株产量
丝黑穗病率 空秆率
Yield—2.51—6.2025.33—16.6115.96—1.06—16.491.596. 15—10.43—2.416.69—13.765.554.623.5824.17—7.82—13.13—3.22—14.070.7619.22—5.9119.76—14.55—7.832.62
Head smutpercentage—115.95118.90—84.0981.13129.088. 18—146.979.7112.85—74.42128.97—67.4058.03—13.17—3.83—41.0352.71—57.09—92.0796.44—46.2910.25—4.2640.30—90.447. 3545.5637.53
N ear percentage—24.3525.92—18.6117.03—55.0010.6537.127.2449.07—10.74—12.17—26.16—28.8611.8381.32—64.304.75—10.70—13.2019.15—21.46—16.12—45.8783.45—40.06105.07—28.59—36.42
中群21X绥系709中群21X四-144中群21X四-287
S1群X绥系708S1群X绥系709S1 群 X 四-144S1 群 X 四-287S2群X绥系708S2群X绥系709S2 群 X 四-144S2 群 X 四-287S3群X绥系708S3群X绥系709S3 群 X 四-144S3 群 X 四-287S4群X绥系708S4群X绥系709S4 群 X 四-144S4 群 X 四-287S5群X绥系708S5群X绥系709S5 群 X 四-144S5 群 X 四-287S6群X绥系708S6群X绥系709S6 群 X 四-144S6 群 X 四-287
S?群X四-144、S1群X绥系708,其中绥系708
合有?个,四群体 粒数多
两个测验种背景下,, 合,并可用这两个群体
SCA 应值 值 较 合 S3 群 X 绥
709、S2 群 X 绥系 708、S2 群 X %-144、S6 群 X 四- 287、S4群X四-144,其中有S2群参与的组合有 2 个,
根 和穗位 多效性\"或
群体 分基因
配
籽
合。株高
因
中分
J〖负S2密[5]。
值 较
合
病性、抗逆性表现分析,由
是相同的!
株型的QTL
由群体选育的自 增
果。百粒重SCA效应值 粒数 选 : 合有S2群X绥系
709、S3 群 X %-287、S3 群 X 绥系 708、S5 群 X 四- 144、中群21 X四-144、S6群X绥系708,其中S3 群与两个测验种的SCA效应值均表现较高,说明 群体
配出百粒
合。出籽率
特点,所以株高和穗位
果
%同
因此本研究有株高、穗位高SCA效应值同
5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8期
群X四-287、S1群X绥系709、S3群X绥系709、 中群21X绥系709、S5群X绥系709、S6群X!708,其中绥系709 绥系709 位高较 株高、穗位 群自身也
景下,供试群体 合%
杂
合有?个,% 合抗倒性
甶要
配出株高、穗
省
13.33万hm2,吉单27曾是黑龙江省、吉
较
品种
,目前是国家
t
照品种,这两个品种均 等优点,因此用这两个品种 研究可以 质的杂种 力分析和
地体
应,进而达到 利用,对推进育种
产、稳产、多抗、亲测验种,该
种
;潜
群体与黑龙江省
群
体
作用。同时,S2群、S1群分别与四-287、绥系709
SCA效应值 配出株
穗位较
,说明S2群、S1
合,因此
从这两个群体 选育自 ,可能选育:倒性强的自 。空秆率SCA效应值较 合有中群21X绥系708、中群21X四-144、S1群X 绥系 708、S2 群 X %-287、S3 群 X 绥系 708、S3 群 X 四-287、S5 群 X 绥系 708、S5 群 X %-144、S6 群 X 绥系 708、S6 群 X %-287、S6 群 X 四-144,其 中有绥系708 用于较
合有5个,说明绥系708
密优良基因,在绥系708背景下,供
。
3.1被测群体的CCA综合评价
不同群体的配合力表现不同,同一群体不同 性状的配合力表现也不相同。 群体中,由中群中群21除秃尖长度不利于增加产量外,穗 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容重均 较好,穗轴粗的CCA为较 值,因该群体单株产量的CCA较高,用其作亲本 产量的杂交种,且该群体株高、穗位 值,可增强杂 病率和空秆
病、、 群体 自。
代 要 ,
CCA为较
选育
配出较高CCA为值,因此
f
合性状优良
群体 配 空秆率,提高耐密性 [
合。同时,中群21、S3群、S5群分别与2个测验 种组配的SCA效应值为较 群体自
密性较好,可从中
。丝黑穗病发病
值%
3个值,
选育耐密自交
性,但是丝黑穗病发步改良,以改良
,SCA效应值
且较低的有中群21X绥系708、中群21X四-144、 S1 群 X 四-144、S2 群 X 绥系 709、S2 群 X 四-287、 S4群X四-144^4群X绥系709、S5群X绥系 708、S6群X绥系708,其中有绥系708、四-144参
合分别有3个,,
配 性 值同
较
玉米丝黑穗病
值,
配
两个测验种更易组 合,可用作改良群体抗
应
群 体
较
S6群除穗长度、行粒数、出籽率不利于增加 产量外,穗粗、秃尖长度、穗行数、百粒重、容重均 较好,穗轴粗的CCA为较 株产量的CCA达到 CCA 其作亲本
值,
,,
值,有利于增加杂
值,使该群体单株尚、穗位尚的代生物产量,用CCA为较低
较
配出较高产量的杂交种,同时,该群杂
代 病、
, S4 群 两 个测 种 SCA
体丝黑穗病发病率和空秆 果,因 群体
S1群、S4群
黑穗病基因% 黑穗病的组合,因此
黑穗病育种 点利用。
从穗轴粗SCA效应值看,数值为负值且较低 的组合有中群21X绥系708、中群21X四-144、S1 群X绥系708、S2群X四-287 53群X四-14454 群X四-287、S5群X四-287 56群X绥系709,其 中有四-287 景下,供试群体 群21 穗轴杂
合
选育细轴自 3
结论与讨论
绥玉23玉米品种连续6年被黑龙江省种子 管理局推介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目前年推广面
合有3个,, 配 较
群体加以利用。
穗轴
群体
合有两个%
四-287背合,同时中
配 ,可作为
丨
点利用。
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CCA
,但是出籽率等性状的
两个群体单株产量的
配 同
产杂交
:
值,对其
为负值,不利于产量
CCA为较 值,因 CCA也 杂
种;并且株高、穗位高、空
代耐密 密、抗倒、 作用% 穗病发病 穗病发病率较
值,用其做亲本
性效应较好,对适应当前选育玉米品种起到重要种质材料保点加以利用(旦是由
CCA为较
地区应
值,因 利用,同
黑黑要值,
其 步改良。
其余3个群体 产量的CCA均
用其做亲本,杂 代的产量 ,但是 「株 、 穗 位 、 秃 尖长 度 、 黑 穗 病发 病 等
6
8期金振国等: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自独特
根据育种目体中,S
力,因 选择利用。
以
作中,
述,供试群
参考文献#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等.我国玉米育种中美国改良Reid
。
6群综合农艺性状优良,GCA
为较高,表
3.2
如何从群体中选育优良自交系从参数组合的
)])])])])]r
)]
SCA看,同
合不同性状和
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同样表其杂种
较
差异,因此
较
测验种背景下,检群体改良
测群体改良效果, 度。 由靠杂种
目前生产
〖准
改变,玉米产量的增加
产
增产过度到靠群体增产。根
,单株产量
合,因
SCA
合不
群体组配高产组合
。
是高产组力,必须群体,才
CCA
选育
和
SCA
同时兼顾,两者都
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自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建议
3.3
)]
群体在黑龙江
群体优良等位基因的频率,使优良
群体得到
利用,将
述
78599种质的作用及其在利用)].西南农业学报,2003,
16(3):98-101.
金益.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42(4):1-7.王鹏文,高大翔.玉米种质类群划分和利用研究对天津市玉 米育种的启示)].天津农业科学,2004,10(4):1-5.刘志鹏,雍洪军,李新,等.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 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玉米科学,2011,19(1): 21-26.兰进好,褚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基础的QTL剖 析)].遗传,2005,27(6) :925-934.王霞,李新海,李明顺,等.二十个加拿大群体性状表现及对 丝黑穗病抗性的评价)].作物杂志,2009(1) :20-22.桑志勤,陈树宾,段震宇,等.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 析和杂种优势群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14, 23 (3): 31-35.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等.几个早熟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 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山西农业科学,2016,44 (2): 148151 163
和
于阳雪,刘珈伶,贾琳,等.玉米自交系适机收相关性状配合 力分析
省的应用价值群体作
深入分析,并建议在以
良群体
)]
良等位基因供体的同时,从
,热带或
中分离自
种质再与温带自交
展群体间相互轮
杂交,选育二环系,同时也回选择,进一步
良群体的有利基因类型。
[EB/OL]. ( 2018-04-13 ). http://kns. cnki. net/ koms/detail/22. 1201. s. 20180412. 0956. 00. html.)0]凌亮,许晶,刘虹,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
评估)].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2) :1248-1251,1288.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Seven Maize Populations
JI@Zhen-guo,GAOLi,SUNYan-jie,SHIYun-qiang,SHAOYong,WEIGuo-cai,NANYuan-tao
(Suihua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Suihua 152052 ,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mbination ability and heterosis relationship of the population , i dentify the breeding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the population , s elect the suitable population , widen and enrich the genetic basis of germplasm ,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creation of new germplasm materials , i n this study , s even maize population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 Sui 708 , Sui 709 , Si-144 and Si-287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seven maize popula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6 population with good overall combining ability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could be utilized. Zhongqun 21 , S1 and No. 4 had defect agronomic characters , such as bar rust or black head disease , which need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other three groups had negative GCA yield , which was detrimental to yield formation but decreased plant height, spike height, bald length, stubble smut has its unique potential , s o it could be used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breeding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yield is not necessarily a combination of high yield. Therefore , GCA and SCA must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high-yielding combinations.Keywords:maize; population improvement; heterosis; GCA; SCA
(该
文作者还有邵珊珊、史淑春,单位同第一作者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